廣昌縣,隸屬于江西省撫州市,位于江西省東南部,武夷山西麓,建縣于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因“道通閩廣、隸屬建昌”而得名。東與福建建寧、寧化接壤,西連寧都,南界石城,北毗南豐。距向(塘)莆(田)鐵路南豐站56公里,距省會南昌僅260公里,距京九線贛州站227公里,距浙贛線鷹潭站200公里,距廈門580公里,廣州710公里,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10月,廣昌縣轄6鎮、5鄉、1場和1個省級工業園,總人口25萬。
廣昌縣是江右民系重要聚居縣,境內有驛前贛派建筑群、河東雁塔、明代雯峰書院、萬壽橋、蓮花科技博覽園等自然景觀
廣昌縣位于江西省東部邊境,南起北緯26°34’;北自北緯26°59’,東迄東徑116°34’,西抵東徑116°6’,是撫河的發源地。東鄰福建省建寧和寧化,西連寧都,南接石城,北毗南豐。縣境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55公里,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距省會南昌僅260公里,距京九線贛州站227公里,距浙贛線鷹潭站200公里,距廈門580公里,廣州710公里
廣昌縣土壤類型有紅壤、黃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五種。耕地類型有水稻土、潮土、紅壤三種,廣昌縣耕地總面積184836畝,其中水田面積169610畝,旱地15226畝,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氮素中等,磷鉀偏缺,
廣昌縣林業用地面積172萬畝,森林面積139.7萬畝,森林率達65.9%,活林木蓄積量達347萬立方米。廣昌縣林木品種51科185種,主要品種有:馬尾松、杉木、木荷、楓香、樟樹、栲木、櫧木等,其中紅豆杉、竹柏、樟樹屬珍稀品種。動物有狼、野豬、野山羊、穿山甲、蛇等近百種。有珍稀樹種185種。
廣昌縣水資源充足,河流眾多,撫河源頭盱江發源于廣昌縣,接納主要支流11條,廣昌縣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84條,總長901.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0.0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逕流總量14.95億立方米。廣昌縣水能理論蘊藏量5.3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3.8萬千瓦。共有發電部105座,裝機124臺,裝機容量12544千瓦。廣昌縣是全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1996年獲全國農村初級電氣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廣昌縣有水庫36座,其中:中型水庫3座,小(一)型6座,小(二)型27座,另塘壩895座。有效灌溉面積9.9千公頃。
自然旅游資源有:百里蓮花帶、青龍湖、摩崖石刻、撫(河)源飛瀑。歷史名勝有:千年古剎定心寺,明代古寺龍風巖,明清建筑群,明代雯峰書院,宋代雁塔,全國最大的蓮花博覽園--廣昌蓮花科技博覽園,還有即將擴建的以宋代雁塔為核心的,占地400多畝的荷源濕地公園。
人文旅游資源有:列為中華之最的廣昌恐龍化石、太平軍戰斗舊址、義軍抗清營寨、蘇區遺址、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依托"綠"、"紅"、"古"三色交相輝映的旅游資源,已策劃出賞蓮之旅、古色之旅、生態之旅、撫源之旅、紅色之旅五條精品旅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