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縣隸屬甘肅省酒泉市,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石油城玉門市,西接敦煌市,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鄰,西北與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瓜州縣境東西長185公里,南北寬220公里,面積2.41萬平方公里。
瓜州縣轄5鎮10鄉、73個行政村,2011年末,瓜州縣常住人口14.95萬人,有漢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5萬人(2011年)。
瓜州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個。
2011年,瓜州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GDP)49.77億元,可比價比2010年增長25.8%。
瓜州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玉門市,西接敦煌市,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鄰,西北與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縣境東西長185公里,南北寬220公里。地處東經94度45分--97度00分,北緯39度52分--41度53分。東西寬185公里,南北長期20公里,總面積24130平方公里。
瓜州縣地處安敦盆地內,地形南北高,逐漸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傾斜。北部最高處的芨芨臺子山,海拔2452米;南部為祁連山北麓山前地帶,最高處的朱家大山,海拔3547米;中部走廊地帶被北東向的截山子分為兩部分;南端為踏實盆地,海拔1259~1750米;北部為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由東北向西南微傾斜,海拔1060~1300米,縣城所在地淵泉鎮,海拔1177.8米。
瓜州縣有山區、戈壁、走廊沖洪積平原三種基本地貌形態。
北部山區戈壁傾斜平原區,為一系列平行斷續的中低山殘丘,山體多呈東西走向,海拔2000米左右,相對高差30~300米。山前多形成山麓剝蝕面,山頂多成渾圓狀。山前外圍為廣闊的洪積傾斜平原,海拔1150~1600米,地勢平坦,傾斜平原覆蓋著中上更新世洪積、坡積沙礫碎石,植被稀少。
南部山區戈壁傾斜平原區,包括南北截山和鷹咀山以北的廣闊戈壁地帶,窄條形的南北截山分別呈近東西向,北東東向伸延,寬4~10公里,低山丘陵地形被強烈風蝕,海拔1259~1750米,相對高差50~150米,山體北陡南緩,山脊平圓。榆林河兩岸因流水沖刷切割較深,形成多級侵蝕階地,整個傾斜平原被上更新世和全新世沙礫巖覆蓋。
走廊平原區,包括縣境內疏勒河、榆林河河岸綠洲,為瓜州縣主要農牧業區。依其成因和形態又劃分為三個次一級的地貌單元。
昌馬沖洪積扇及疏勒河中游沖積平原,位于疏勒河以南,青山子以東,包括三道溝、河東、布隆吉至橋子的廣闊地帶。海拔1060~1300米,由東南向西北微傾斜。由昌馬河洪積沖積的上更新世、全新世細土物質組成,被疏勒河與昌馬沖洪積扇上南北向的十道沖溝所切割。沖溝下切4~12米,溝寬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在七道溝、布隆吉、雙塔至橋子扇緣地帶為泉水溢出帶,泉水匯集后或向西北注入疏勒河,或在低洼地方聚集成沼澤和草甸,由于長期強烈的蒸發作用,地面呈鹽漬化現象,有些表層形成鹽殼。
踏實洪積沖積扇,地處南北截山之間,由榆林河洪積沖積物構成。海拔1259~1750米,南高北低,中上部沖溝發育,沖溝深3~7米不等。扇緣溢出的泉水匯集于黃水溝,沿北截山南側西流,通過蘆草溝泄入瓜州沖積平原,地下水較高的地方不同程度的漬化,局部低洼地沼澤化。
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平原,包括疏勒河以南,截山子以北,雙塔水庫以西至西湖的三角洲地帶,由疏勒河沖積洪積物組成,平原自東向西南方向微傾斜,地形較平緩,由于疏勒河多次改道以及人工引水灌溉的結果,形成分枝狀散流,致使該區成為典型的干三角洲地貌。
風蝕地貌主要分布在六工城西北南百旗堡以西,踏實農場以南至鎖陽城至唐墩湖沿戈壁一線以及橋灣至布隆吉疏勒河北沿岸,縣城東南和老師兔也有少量分布,以雅丹地貌類型為主。
風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兔葫蘆以南,吳家沙窩至鎖陽城,西沙窩和東湖以北,泉子以東一帶,東巴兔、老師兔以及農區內三工至四工一帶也有少量分布,除部分為流動的新月形沙丘,龍崗狀沙梁外,其它多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為1~5米,最高的約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