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元形體構造
土元母體成蟲體長約3.4厘米,寬2厘米。身體呈橢圓形,一些土元背部灰竭色,一些土元背部呈白色,上下扁平,胸部棕紅色,頭小隱于前胸,有觸角一對,復眼一對較發達。咀嚼式口器,背上有橫節,覆瓦狀排列,胸部有足3對,翅2對,較發達。前翅革質,后翅膜質半透明,折疊于背部,有短距離飛行能力,由上向下飛行可達5-6米,有尾須一對。土元經雌雄交配后產下卵塊,形似稻谷。較稻谷大1-1.5倍,長一厘米左右,顏色棕紅。卵塊表面有縱紋。每個縱紋有幼蟲一個,雙行排列,一個卵塊內含有8-16個幼蟲不等。
野生土元多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怕陽光直射。人工飼養給它創造這一最佳生長條件并不難。門窗用麻袋或深色蛇皮袋擋住,坑房內溫度走失較慢??諝鉂穸饶苁冀K保持在60%—70%。在加溫養殖時,飼養土濕度走失較快,可用無農藥污染的專用噴霧器在飼養土表面及坑池壁上噴水,要求噴霧均勻,少量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