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瓷器是專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制作的瓷器。而這一時期出產的瓷器又往往同景德鎮聯系在一起。從歷史上看,景德鎮瓷器發展于五代,成熟于宋元,輝煌于明清。從燒制的工藝看,它走過了從青瓷到白瓷,又從白瓷到彩瓷三個重要階段。明清時期的景德鎮是我國瓷業的中心,連我國制瓷業的頂盛時期, 官窯瓷幾乎成了景德鎮窯的代名詞。尤其是永樂年以后,西方藝術和顏料傳入我國,對制瓷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明代帝王對制造瓷器極為重視,國家傾全力在景德鎮燒瓷器,出產極精。明洪武二年,景德鎮建窯,專供燒造御用瓷器,只求產品質量精美,不計成本多少,所以制瓷工藝得到了迅速發展,幾乎所有宋瓷都能仿制,效果仿得惟妙惟肖,有的達到亂真的境地,令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青、黑兩色比前朝品質更加精良,純素色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明代還創制五彩和青花五彩描繪,五彩一般以紅、黃、綠、紫、赫五種色彩描繪,青花五彩一般是以紅、黃、綠、紫及青花五種主要色彩描繪紋飾。
近年來,明清官窯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幅度都令人咋舌,官窯無疑成為了瓷器收藏投資的“硬通貨”。
明官窯自萬歷三十五年以后無官窯瓷生產的檔案記錄,故一般認為,明代官窯至此即終,但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大明天啟年制”款青花花籃紋盤似乎還在低吟著官窯的長詩。
清早期,中期 清順治十一年恢復了官窯瓷的生產,但似乎很快又停燒。所以清初時期只有“大清順治年制”黃地紫彩蓮瓣紋盤等可數的幾件器物好似清官窯的序曲,沉沉低吟。明、清官窯瓷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6)進入了其最輝煌的時代。
清代御窯廠的規模較明代擴大,清代檔案明確記載有官員督窯。特別是督窯官唐英,以“陶人”自勵,從雍正七年起協助窯事,到乾隆時期任督窯官,于乾隆二十一年去世,嘔心瀝血,兢兢業業。雍正、乾隆二朝官窯盛世,其功不可沒。康熙官窯瓷,胎質堅致,大器頻出,青花、五彩尤為讓人稱道;雍正官窯瓷,無論大件小器皆工藝精湛,顏色釉瓷勻凈怡人;乾隆官窯的特種工藝瓷,以瓷琢它山之料,惟妙惟肖。特別是三朝的琺瑯彩瓷或古拙華貴,或清麗典雅,獨步瓷海;粉彩瓷或色料柔美,或做工精細,開一朝之風。它們都不愧為盛世之作。嘉慶朝前期的官窯瓷仍繼承乾隆朝的風格,尚精細,后期衰勢漸顯。
歷年成交價格
青花海石榴紋臥足碗 藏品年代:明成化 成交價格:682萬
青花獅子戲球紋碗 藏品年代:明成化 成交價格:750萬
斗彩高足雞缸杯 藏品年代:明成化 成交價格:220萬
在記者采訪他的過程中,胡雁溪談得最多的是明清外銷瓷的文化內涵和學術價值。對于這些曾經在世界上產生巨大影響的"功臣",直到現在都沒有引起國內文博界的足夠重視,胡雁溪覺得十分惋惜。
記者發現,近年來隨著明清瓷器價格不斷上漲,曾經被市場冷落的民國瓷器如今行情也出現了迅速升溫,一些精品民國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表現同樣不遜色于明清瓷器。來自雅昌藝術網的統計數據顯示,其實早在2011年的紐約蘇富比春拍上,一件民國仿乾隆時期的“霽藍描金開光粉彩花卉紋雙耳瓶”就以1.098億元成交的成交價創下了民國瓷拍賣紀錄。此件民國瓷器以億元天價成交,不僅令海外市場震驚,更讓國內收藏界嘩然。
資深瓷器收藏家魏德華告訴記者,雖然“霽藍描金開光粉彩花卉紋雙耳瓶”以億元天價成交,僅僅屬于個案,但可以看出,隨著民國瓷器的快速升溫,其良好的投資前景正是拍賣市場上的“搶手貨”。不過正是民國瓷器被拍出億元天價后,民國瓷器就開始進入收藏者的視野中。“在2011年以前,拍賣市場上一件民國瓷器如果拍出十幾萬就算是高價了,而現在拍出四五十萬元也很正常。”魏德華表示,自2011年以來,民國瓷器每年的整體漲幅基本上都達到了20%,早已被大家公認為是瓷器收藏市場中的的一匹“黑馬”。